「本文來源:中國江蘇網」
眼下,正值水蜜桃飄香的季節,記者來到徐州新沂市高流鎮老范村,這里的水蜜桃迎來了豐收季,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,果園里套著保護袋的成熟水蜜桃掛滿枝頭。果農們忙著采摘、分揀、包裝,踩著節點讓新鮮水蜜桃及時上市。
在徐州新沂市北峰瓜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里,今年54歲的戴仁潤正在忙著分揀裝箱,動作嫻熟。她告訴記者:“在合作社一天工資有200多元,一個月工資正常是6000多元。”
合作社負責人范北峰告訴記者,今年水蜜桃市場價格比較高,自家390多畝的水蜜桃果園,又將迎來一個甜蜜豐收年。“今年行情不錯,一畝地純利潤有三四千元。”
作為徐州新沂老范村第一批種桃人,范北峰已經有20年的種桃經驗。他告訴記者,過去種桃沒有技術,桃子的產量、品質都不高,自己跑銷售時也很難找到市場。隨著科技種植元素的不斷應用,如今水蜜桃種植不僅成本降低了,產量和質量也得到了雙提升,自己的水蜜桃果園也從最初的七八十畝擴建到現在的390多畝。
范北峰說: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家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。現在我們用有機肥,生草覆蓋,采用生物防治,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。比如說,農業農村局給提供生物殺蟲燈、粘蟲板、氣象監測站,還有水肥一體化支持。桃的產量和品質都比過去提高了很多。”
范北峰家的果園逐漸發展成全村的樣本和標桿。看到種桃效益好,村民們紛紛仿效,如今水蜜桃產業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。種桃大戶李榮勇說:“現在家里有90畝桃。從2010年開始種桃,今年第11年。當初看效益不錯,就開始種了。”
水蜜桃成了老范村帶動百姓致富的“甜蜜產業”,村民不需要背井離鄉外出打工,在家里就能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。范北峰說:“現在我們村,以前別說田間地頭了,出村的大路都是泥濘路,現在田間地頭都是水泥路。”
徐州新沂市水蜜桃種植已有20多年的歷史,在不斷發展過程中,新沂市引智引力,和江蘇省農科院、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,開展科技示范和技術推廣,引品種、調水肥、提品質,提升科技軟實力。綜合考慮水蜜桃品質、耐儲性、上市周期等因素,陸續引進了春美、新白鳳、中桃系列、霞暉系列等水蜜桃新品種,逐漸形成了新沂獨有特色。
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新沂(桃)推廣示范基地主任張宏圖說:“我們和江蘇省農科院建立了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新沂(桃)推廣示范基地,推廣現代的農業科學技術,包括長梢修剪、全園套袋和水肥一體化、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等一些先進的技術,試驗成功后,向種桃主體宣傳推廣。”
如今,新沂市已有水蜜桃種植面積近8萬畝,有20多個早中晚熟品種,市場供應長達6個月。說起當地的硬溶質水蜜桃,新沂市北峰瓜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范北峰自信滿滿:“現在全國市場上,我們新沂白桃占比是非常大的,特別是上海市場。”
新沂水蜜桃憑借“桃醉南北客、一品皆心怡”等宣傳標語,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品牌LOGO,讓新沂水蜜桃從地方品牌走向全國知名,銷往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嘉興、寧波、武漢、秦皇島等地。張宏圖介紹:“新沂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水蜜桃生產基地,有中國硬溶質水蜜桃生產區。全市水蜜桃總產量已經達到12萬噸,水蜜桃產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以上,綜合效益已經達到12億元以上,帶動全市種植水蜜桃農戶6萬多人就業。”
結合近年來國內的市場需求與變化,徐州新沂市還建成了水蜜桃大數據信息管理服務中心、水蜜桃冷鏈物流中心等20多個產業項目,打通產業發展瓶頸,激發市場發展潛力,為新沂水蜜桃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